四川省政府3月20日发布《四川省城镇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对城镇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及信息管理做出统一规定。规定要求,市政道路新建改建5年内不得因敷设管线开挖。这是四川省首个专门针对城镇地下管线管理的文件,将于5月1日起施行。道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多年来道路施工、建设、管理、维护中出现问题也让群众头痛不已、怨声载道。例如去年11月被媒体曝光的河南郑州市陇海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的陇海高架桥,因领导的一句话,才开通5天的路,50米的沥青路面又被挖开,同时建好的花坛、花坛内的绿色植物、人行道也全部被挖。这一典型事件暴露了该市规划、决策等方面的缺陷,舆论哗然。相比这类 “纰漏”,给群众带来更多不便、广受诟病的是 “马路拉链病”。“马路拉链”是指道路挖了填、填了挖现象,道路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多家企业各自为政,导致马路被开肠破肚的情形不断出现。不少地方市政道路修好以后,不久就又被拦起来,要求车主行人绕道而行,名曰“埋设天然气管道”;过不久又被拦起来,告知“道路开挖,埋设电信网线”或“城市供水管线”“移动管线”等等,且经常还不是在一处开挖,让市民烦不胜烦。究其因,是市政道路规划编制不科学,没有将所有地下管线统一纳入规划,造成“你建你的,我挖我的”,各自为政的“马路拉链病”时而发作。“发病”的是相关部门,“吃苦药”的却是老百姓。
发布时间:
2016
-
04
-
14
浏览次数:34
近日,广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产业基金(简称“管廊基金”)正式签约成立。该基金首期募集资金100亿元,作为项目的资本金专项投资省内条件成熟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预计可带动500亿元以上综合管廊相关产业。今年要开工150公里因燃气、电力、供水、电信等不同项目而反复开挖道路、形成“拉链路”的情况仍然存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开工建设2000公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据省住建厅相关人士介绍,根据省政府已有文件,明确新建道路必须建地下综合管廊。使用地下综合管廊之后,“拉链路”有望绝迹,而架在半空的电线“蜘蛛网”也将入地。据省住建厅相关人士介绍,省发改、建设等部门正调研综合管廊的收费问题。目前市场双方对收费问题的谈判还缺乏基础,希望能够出台一个纳入政府规范的定价目录。广东综合管廊建设起步较早,2003年广州大学城就建成了全国第一条综合管廊,目前全省已建成综合管廊达88公里。按计划今年要开工的还有150公里,这些已纳入省级督办范围。预计全省在2020年前建设约1100公里的综合管廊,总投资预计在1200亿元以上。我省各地综合管廊投资建设相对集中,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不仅需要政策支持,且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和运营,拓宽融资渠道。本次签约搭建融资平台是重要的创新,把投资、建设、运营各方结合起来,这一做法在全国范围内领先。首期募集资金100亿元在省住建厅、省国资委等相...
发布时间:
2016
-
04
-
14
浏览次数:82
国测办发〔201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局所属各单位,机关各司室:根据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部署,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定了《2016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扎实做好2016年各项工作。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
发布时间:
2016
-
02
-
25
浏览次数:93
地下综合管廊是21世纪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宁波市住建委16日发布消息说:市政府日前下发《宁波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宁波市今年起要以试点项目为基础,加快推进市域管廊项目建设,争取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 “地下管廊建设,不仅可以避免埋设或维修管线反复开挖道路现象,还能逐步消除空中‘蜘蛛网’,改善城市面貌,并为城市发展预留宝贵地下空间,拉动经济增长。”市住建委相关人士说,宁波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正值全市新城建设、旧城改造、电力入地和轨道周边开发等四大工作“窗口”期,将有利于提高我市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利用。 据悉,宁波市地下管廊建设将按“点、线、面结合”原则开展。“点”即结合轨道站点周边地下空间开发、管线密集区实施管廊建设;“线”即结合道路、河道、轨道交通新建(改、扩建)及高压电力管线“上改下”工程同步实施管廊建设;“面”即结合新城开发、旧城改造建设同步实施管廊建设。 目前,宁波市在全面查清中心城区地下地上管线基础上,正抓紧编制2016年至2020年...
发布时间:
2016
-
02
-
25
浏览次数:136
近日,韶关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部署会议在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召开,会议决定在今年全面铺开地下管线的普查工作,并于今年年底完成。 据了解,随着城市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地下管线种类和密度不断增加。地下管线布局不明、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各异、管线管理不顺等问题,给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规划造成了很大困难,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 会上,与会代表对地下管线普查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对开展地下管线普查进行了安排和部署,明确了责任分工,规定了完成时限,明晰了工作标准。 据悉,此次普查将完成韶关主城区及各县(市)区数据普查。相关负责单位将按照《韶关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完成地下管线现场勘测、地下管线隐患排查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管线信息的采集、检查与入库等功能;实现断面分析、网络分析以及其他综合服务,支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决策;实现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共建共享。
发布时间:
2016
-
02
-
25
浏览次数:65
近日,由中国航天界资深专家参与评选的2015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和世界航天十大新闻新鲜出炉。参与评选的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中国科学院院士余梦伦、原“神舟五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等专家。 2015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为: 1. 长征六号一箭20星首飞成功 2015年9月20日,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中的首飞火箭——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成功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作为我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快速发射三级液体运载火箭,“长六”火箭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具有无毒无污染、发射准备时间短等特点,主要用于满足微小卫星发射需求。 2. 中国发射世界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 2015年12月17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世界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该卫星是中国首批立项的4颗科学卫星之一,它能够通过高空间分辨、宽能谱段观测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寻找和研究暗物质粒子,同时将在宇宙射线起源和伽马射线天文学方面开展研究,是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探测器,超过国际上所有同类探测器。 3. 一批新型导弹武器亮相“九三”阅兵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航天两大集团公司研制的多型导弹武器系统亮相。东风21D、东...
发布时间:
2016
-
01
-
27
浏览次数:62